一抹红茶香,穿越数百年,牵引三国对话。
1月9日,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生产国印度、斯里兰卡茶界专家代表、中国茶业流通协会代表、国内外茶叶采购商等云聚中国祁门红茶原产地黄山市祁门县,开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的“高端对话”,共同把脉世界红茶产业发展,促进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红茶香牵引三国对话
茶,以香为贵。与斯里兰卡锡兰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的祁门红茶,有着“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的美誉。
茶,是中外交流中重要的中国元素。繁荣了两个多世纪的“万里茶道”是传承了“丝绸之路”精神的茶叶出口贸易交通线,彼时,祁红便是从阊江入鄱阳湖到汉口,踏上万里茶道,远销海外。资料显示,光绪末年,祁红就已畅销于数十个国家与地区,尤其是传入欧洲后,以独特祁门香推动了欧洲饮茶习惯的盛行,丰富了欧洲饮茶方式,甚至成为社交重要组成部分。凭借超群品质闻名天下的祁红,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的“形象大使”之一。
岁月流转,祁红,这一被国际市场高度认可的中国茶叶品牌,作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仍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作为国礼,祁门红茶曾多次成为国家外事活动指定的国事礼茶,被赠送给外国政要。从阳春三月的“屯溪倡议”,到银冬素裹的“1+6”圆桌对话,祁门红茶再度走向世界舞台。2021年,安徽成为万里茶道联合申遗的第九个省份,祁门县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城市联盟,2022年,万里茶道——2022环中国自驾游集结赛暨万里茶道申遗城市联盟巡回推介活动在祁门在举办,促进万里茶道沿线文化(文物)、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产于不同国家,风格迥异,却又一脉相承。中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祁红又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珍品,在“一带一路”的国际背景下,祁门诚邀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生产国、茶界人士等共赴红茶之约,搭建合作交流的崭新桥梁,深化红茶文化交融互鉴,推动全球红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应运而生。
这是一场红茶“达沃斯”
“这是一场关于红茶的达沃斯论坛!”参加2023“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的嘉宾,给予活动高度评价。
以茶为题,立足国际站位发声,用国际化视野共研红茶市场走势,搭建茶文化的国际传播、茶产业的交流合作、茶科技的创新发展的合作桥梁,是祁门县开启此次“对话”的初衷。
印度茶叶协会秘书长阿里吉特·拉哈及斯里兰卡驻华公使SylvesterPerera在发言中表示,茶叶在国际贸易、技术合作、文化交流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此次活动通过搭建深层次的合作平台,将极大促进全球茶叶贸易与交流。
“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今天三个国家的代表在祁门‘围炉谈茶’,希望祁门红茶产业能以此为契机,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忘守正创新,推动茶文化及相关产业‘走出去’,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说。
祁门县委书记胡梅元说:“祁门红茶连续10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品牌价值达39.89亿元。借此良机,希望大家与祁红品牌来一场深入的交流,迸发创意的灵感,共同传播这片神奇树叶的品牌魅力,成就世界的祁红。”
活动现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创新发展联盟正式签约,三国将鼎力合作,携手为全球红茶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开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书写“群芳最”的新篇章
祁门县坐落在北纬30度黄金线上,绵延的茂林高山,常年的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襁褓”滋养出“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
一道浓墨重彩的“祁门红”,凭借无可比拟的优异品质,始终是活跃在世界茶叶舞台的亮眼主角。1915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最高奖“甲项大奖章”;1987年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2015年获“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金奖;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四度蝉联国家优质产品金奖;2020年获第105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
近年来,祁门县全力推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茶品牌建设,祁红产业再铸辉煌。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9万亩,其中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1.58万亩,2022年共生产茶叶7300吨,综合产值55.2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6830元,分别比上年增2.8%、22.7%、4.4%。
新起点,新篇章。活动中,5家企业带来的“祁红”新品面向世界首次登场,并展开首批祁红新产品渠道商签约。“听见祁红·想到徽州”喜马拉雅创作者大赛同步启动,1月9日至2月9日,大赛将以知祁红、品祁红、爱祁红、说祁红为主题,对应线下四台喜马拉雅朗读亭,号召全民创作,用声音传递祁红文化,让世界倾听“祁红声音”。
从这场“世界对话”启航,高品位世界红茶之都初露峥嵘,“群芳最”的崭新篇章已然书写。
作者:李晓洁 叶有辉
来源:黄山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